我院举行“课程思政”微课展示暨研讨会
齐心协力,建设线上线下“课程思政”
如盐在水,推进为党为国“三全育人”
——外国语学院“课程思政”微课展示暨研讨会
10月20日,我院召开“课程思政”微课展示暨研讨会,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刘辉主持,院长康建刚出席了会议。
首先,刘辉向大家介绍了外国语学院“课程思政”建设的总体情况。在2019-2020年度,我院建设了多门线上线下课程。此次将英语及翻译专业导论课程、大学英语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,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5个(门)微课进行了展示及研讨。
由刘辉、李占芳、刘朝晖、孟亮、马晓颖组成的“英语及翻译专业导论课”团队目前共录制了三门微课,包括李占芳《语言学--言语行为理论微课》(获北京市微课大赛二等奖)、刘辉的《英国文学--启蒙运动微课》(获北京市微课大赛一等奖)及刘朝晖的《思想导论——论道》。由李占芳、杜异、刘朝晖、杨春红、郑蓉颖组成的“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团队”中,杜异老师的《精读课课程思政》微课参加今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获得了一等奖。由岳剑英、张倩、陈蓓、赵燕飞、陈艳颖组成的“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”中,张倩的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》微课参加今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。
各位微课制作老师讲述了制作微课的经验,对于课程的教学目标、思政融入及教学效果都做了详细的介绍。
郑蓉颖点评了“英语专业课程导论”系列微课:李占芳老师的《言语行为理论》课首先以特朗普“中国病毒”言论为事例,揭示了语言学“言语行为理论”的内涵,教学目的明确,知识目标,能力目标、素质目标把握准确,策略设计合理。刘辉老师《英国启蒙运动》微课,将其定义为17世纪英国革命与复辟阶段之后,英国知识分子在积极寻求社会发展之路上提出的以崇尚理性,发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改良运动,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看待历史事件。刘朝晖《论道》从一个数据引入中国大学学生的思辨能力的缺失,如何解决这个问题,刘老师选择了民族文化的论道,用英语来讨论中国文化,以中外文化对比,指出如何挖掘人性的本质,通过教育使学生自觉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通过三位老师的微课,可以感受到课程设计既讲解了专业的知识,又将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贯穿于其中,真正地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课程思政要做到“如盐在水”,“润物无声”。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、全方位、全员之中,构筑育人大格局,努力完成高校应该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优秀答卷。
王皎皎点评了杜异《精读》课的亮点:从课程目标看,阅读能力目标、语言产出目标、育人目标清晰合理,并把课堂内容与思政有机结合,在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同时,树立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。
王欣点评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团队的课程,课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,以调查的方式导入绿色消费的概念,突出育人理念,将传统价值观阅读材料与现当代的阅读材料结合,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,又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了学生。
最后,康建刚对此次微课展示暨研讨会进行了总结,他指出,经过教师的努力,学院在课程思政微课的建设上获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还需不断开拓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的广度,鼓励小语种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设及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,加大工作力度争取获得国家级奖励,以提升人文道德素养,树立中国文化自信。
图文:郑蓉颖